國中時無意間接觸莫內的畫作,看完張曉風的文章後便深深愛上這位畫家。莫內的色彩的妙處在於「身歷其境」。看〈印象‧日出〉彷彿可感受到黎明時分冰涼的霧氣,半醒的世界全聚焦在初升的太陽。看〈夏末時分的乾草堆〉,午間的陽光從畫裡透出來,曬得稻草漸漸變熱。晚上11點坐在臺灣的電腦螢幕前,窗外泛著路燈醜陋的橘色。但看進莫內的畫,好像闖進了法國農莊早上11點新鮮的陽光中,舒暢自由。
而張曉風讓我驚豔之處,在於她用文字將莫內畫中的意象透出紙外。「那畫面灰藍灰藍的,有光,光卻幽柔浮動,跟我住的那個城裡晒得人會冒油的太陽截然不同。」似乎同是南部人,看過蒸騰的路面,更能感受對幽柔浮動光線的嚮往。她和我同有一分可笑的浪漫和想像,同樣喜歡深究美麗的事物,同樣愛作夢。
有朝一日,我想去看莫內。畫作我已見識過,我更想看莫內的陽光和空氣,走進畫裡。

